
新湖南客戶端5月7日訊(通訊員 張祖智 章佰政 陳琳 陳蕾)東安縣派駐紫溪市鎮群力村扶貧工作隊隊長陳愛民,不顧自己病后的身體,全身心撲在扶貧工作上,被群力村的干部群眾稱譽為扶貧路上的“拼三郎”。
這位手腕上戴著住院號牌與村民在一起清除蒜球表皮和泥土的就是陳愛民,原本還在永州市中心醫院住院的他,得知群力村蔬菜種植合作社開始腌制蒜球后,特地向醫院請假趕到了村里。
陳愛民是東安縣司法局黨組成員、政工室主任。年近50的他,曾在2010年和2012年兩次患發腦梗。出院后,他以頑強的毅力,六年如一日堅持康復性鍛煉,基本恢復了健康。2018年,陳愛民重返工作崗位。2019年7月,東安縣司法局派駐紫溪市鎮群力村扶貧工作隊隊長因事離開,陳愛民主動向局里請纓,接任了群力村的扶貧工作隊隊長。
陳愛民來到群力村后,憑借過去多年的農村工作經驗和不計日夜的工作作風,很快摸清了群力村的實情,帶領扶貧工作隊與村兩委配合,在短短幾個月的時間里,組織村民新建起來80畝大葉蓮藥材基地和200畝的蔬菜基地,并完成了村里的村級服務平臺和一些路、渠基礎建設,使群力村這個省級貧困村的基礎條件和扶貧產業有了大幅提升。同時,陳愛民時刻關注著村里貧困戶的生產生活。16組89歲的夏月英老奶奶獨自一人生活,陳愛民時常上門幫她提水買藥,并和村干部貼錢,幫她檢修了漏雨的瓦房。夏奶奶感動地說:“陳隊長幫我到屋頂修瓦,手機從上面掉下來摔壞了,他自己重新買了個手機,也沒要我拿一分錢。我手腳還靈活,就想著給他打件毛衣。”陳愛民委婉謝絕了夏奶奶的好意。
陳愛民全身心扶貧,超負荷勞作,身體再次發出了警報,去年10月起,他的血糖逐步偏高,身體也日益不適。
但由于村里扶貧工作多、任務重,陳愛民一直堅守在崗位,直到春節過后村里疫情防控相對輕松時,才到醫院住院治療。但是在醫院的病床上,他還通過電話、微信和自己的朋友圈,幫助群力村賣出了因疫情而滯銷的一萬多斤大蒜。紫溪市鎮群力村黨支部書記楊永松感激地說,多虧陳愛民出面聯系銷售,不然村里大蒜要損失將近四萬元。
筆者采訪時,陳愛民仍在永州市中心醫院住院。但他卻時常從醫院請假到群力,忙碌村里的扶貧事。陳愛民深情地說:“扶貧雖然很艱辛,但村里面集體經濟增加了,老百姓富裕了,我扶貧的目的也實現了。”
責編:張鈺茜
來源: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
下載APP